• “国风·周南·桃夭”,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。全诗三章,通篇以桃花起兴,以桃花喻美人
    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    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
    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
    
    之子于归:古代女子出嫁。 “室家”、“家室”、“家人”均指夫家,这几句诗里面反复变化以协调音韵。 有蕡(fén):即蕡蕡,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蓁(zhēn)蓁:树叶繁密的样子。 赏析: 从诗句三章中不变的“之子于归”,可知其为贺女子出嫁时所歌,“宜其室家”等吉利语,以轻快的节奏,给人以喜庆之感。 章首“桃之夭夭”一句,现在人们很熟悉的成了“逃之夭夭”,是用诙谐的说法表示逃跑。这和“桃之夭夭”诗句的原意已有天壤之别,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这样的语意变换。朱熹《诗集传》:“夭夭,少好之貌。“桃花始开时最为繁盛,所以说“少好貌”。钱钟书《管锥编·毛诗正义》“桃夭”条举出不少古人写“花笑”的诗句:李商隐《即目》:“夭桃唯是笑,舞蝶不空飞。”钱氏引崔护之诗: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花相映红。人面不知何处去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”更是得《桃夭》一诗真髓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,读起来十分流畅,可以说是千古名句。 诗歌第二章的“有蕡其实”,第三章的“其叶蓁蓁”,都比喻家庭兴旺的含义。诗句反覆用一“宜”字。一个“宜”字,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,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。 《周南·桃夭》在历史上影响很大。古代文学作品中形容女子面貌姣好,创造出“面若桃花”、“艳如桃李”等词句,也是受到了这首诗的启发。“人面桃花”更成了中国古诗中的一种经典意境